星期四, 12月 14, 2006

Wikipedia and Panoramio in Google Earth

Wikipedia and Panoramio in Google Earth
December 11th, 2006 by Eduardo Manchón
Official Google Blog announced last Saturday that Google Earth has added a new “Geographic web” layer that includes articles from Wikipedia, comments from GE community and photos from Panoramio. See also Techcrunch.

The layer is visible by default, you don’t need to do anything. Next time you open Google Earth and zoom into a place, you will see little blue icons from Panoramio wherever photos have been located.

Some people have uploaded photos to Panoramio, but they can’t find them in Google Earth. That’s because layers are not updated in real time, it might take a couple of weeks.

You can see photos in Google Earth updated in real time opening
Panoramio’s KML file or at this page.

Since the layer was released Panoramio’s traffic boosted. The number of photos uploaded overpassed the psychological border of 100,000 some hours ago.

We want to thank very much everyone at Google Earth Team.


===============================================
看到上面這則訊息,
二話不說,也到Panoramio申請了一個帳號 Walker

Panoramio 也是採 Web2.0 的概念
提供有 2GB 的影像上傳空間,
可自己加註說明與Tag,瀏覽者也能參與評論。

還有就是透過 Google Maps 標示位置,
當然也提供自行轉換的Google Earth kml檔以及RSS訂閱檔
只要點選附上的這兩個連結 KML RSS
就可隨時收到我在 Panoramio 新作發表的訊息啦!

星期三, 12月 06, 2006

基隆河 三腳渡

話說去年(2005),因為WWP的徵稿取材,
順便拍攝的士林區堤防外,基隆河畔的三腳渡,
當時也在網上發表一篇 360°QTVR 網頁,
在頁面上,
景點名稱、所屬行政單位政府的網站、
Google Maps/Earth 位置標示連結、
還有日曆、氣象網頁...都可進行連結,
這些都是作為一整合型的虛擬導覽測試。

另外,原來的360°加工出來的鳥瞰畫面,
就重新作為比較實用的"桌布"(Wallpaper)
初期,暫時先以1024x768的尺寸為主,
然後,也在早先已申請,卻一直閒置Filckr上同步發表

三腳渡碼頭


1024x768 桌布

星期日, 11月 26, 2006

Google Analytics

利用假日進行消化手頭上的工作,
在苦思如何解決客戶提出的需求時,
不免就是到處找答案,尋求解決之道,
然後卻意外找到一些
已經遺忘的帳號、密碼、設定之類的文件。

當中有個當初申請的Google Analytics
隨即就登錄這帳號,看看這網誌的歷程。

檢視一年來(2005/11~2006/11),
發現許多訪客是來自於世界各地。


其實這不足為奇,因為網路本身就是無遠弗屆,
沒有國界、疆域、人種之分。(但文字隔閡卻是一大障礙)

回想當初想利用網誌編寫內容的目的:
1.發表取材的作品,將一些文史旅遊景點與大家分享
2.紀錄自己在研究360°拍攝過程的心得
3.介紹各國具有特色的Panorama 研究、應用網站
4.藉此結交一些關懷本土及360°環景拍攝的同好

當初取材的目標並沒改變
最初預計的1,000幅360°畫面的目標早已跨越,
目前正朝3,000幅包含天地無接縫的環景目標接近中...

數量並不是單一的條件,
拍攝與後製接圖的品質也是要求與時俱進,
看不出畫面接合點,只是360°最低的基本要求,
重要的是畫面背後,
人、事、時、地、物各項資料的紀錄、
確認整理與整合。

知行合一,
學,然後知不足...
逐漸發現,要做這種事,沒錢沒人是不行的
而最主要是要有心、有興趣,
才能繼續去鑽研,並提出與人分享。

話說回來,
從這網誌的訪客來自於世界各地,
雖然觀賞360°環景(環場、虛擬實境...)是不需文字
但如果能夠同時呈現中、英、日語文版本的景點介紹,
那應該會更理想!

360°VR結合Google Maps/Earth只是一個基本的組合,
要如何再整合入景點的歷史沿革、自然生態、人文活動...
建構出一普遍且完整的台灣在地360°景點,
這有點難,
但有做、有執行就會有成果,

接著就是發表更多的內容,提供分享,
讓大家能欣賞到這片土地的各地美景。

總之,各項資源整合都時需要大環境的配合,
而目前個人能力所及,就是有時間就外出去取材,
然後進行接圖、後製...不斷的無限迴圈...

倒是至目前為止,有個心得,
假日寧願在家加班工作,也不要外出湊熱鬧,
到處都是人的狀況,無論是休閒或是取材,品質都不是很好!

接下來就是繼續工作、工作!
Just Do It!

星期日, 11月 19, 2006

THSR Exhibition

台灣高鐵探索館
Taiwan High Speed Rail Exhibition

話說,九月份的WWP 徵稿主題 Transportation,
我就是以『台灣高鐵探索館』
『台灣新動脈 (Taiwan new artery)』的展示主題參加投稿。

最近,台灣高鐵正密集地進行運轉測試,
沿線場站開放參觀、板橋站正式啟用,
頓時成為鐵道迷及不少民眾關注的焦點。

今天就抽空將當時所拍的整理一下,
然後製作成全螢幕的QTVR網頁
以及Google Earth的kmz檔。

考慮到網站空間有限,
再者,目前為止,這些360°畫面都還沒仔細分類規劃,
所以就比照高鐵"試運轉",
我的360° Fullscreen QTVR 網頁也是先以"測試版"呈現。

九月份高鐵探索館所拍攝的,
就先挑選 探索館內部、展示車廂內部 兩組公開發表,
今天,還特別想要再參考『台灣高鐵探索館』網站內容,
結果發現,從本月(十一月),探索館已經停止對外開放了...
「高鐵探索館自11/1起,停止對外參觀服務。」

台灣又少掉一個內容不錯的博物館...
希望高鐵正式營運之後,
這個展示館能夠另覓地點再對外開放!

最後,感謝探索館那群熱心的導覽人員,
承蒙允許在其內部架設腳架拍攝取材,並提供解說服務!

模擬車廂內部 QTVR 265 KB


探索館內部 QTVR 475 KB


探索館內部鳥瞰圖

星期日, 11月 12, 2006

Fullscreen 360°QTVR 整合測試

長久以來,由於喜歡旅遊與攝影,陸續地四處取材,
除了影像資料之外,更想要建立這片土地的地理、文史相關的圖文資料,

隨著對於360°VR的鑽研,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
接著 Google 接二連三提供一些好用的功能,
就開始在構思要如何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
來建立建立一整合性的台灣景點 360°VR內容。

最近利用先前至新寮瀑布的環景畫面,著手試作了一個測試網頁:


2.透過 Google Calendar 行事曆網頁,
 建立 Walker's Taiwan Travel 360°VR 測試頁面
 可做為各景點歲時祭典等活動(Event)資料。
 (與360°QTVR、地圖,可交互連結),
 讓景點資料內容能夠更加完整。


3.連結 Google Maps
 標示景點位置及360°環景網頁連結所呈現的頁面。
 時間與空間有了完整的關連。


4.如果有安裝 Google Earth
 便可用來開啟提供下載kmz檔所顯示景點位置及360°環景網頁連結畫面。
 再加上其他的 Network Link,
 使用者就能保有3D衛星地圖+活動時間的完整情資。


以上整體如能再加上 Web 2.0 概念的相關技術,
內容應該能更生動、更有深度。

個人的資源有限,卻有無限的慾望,
就現實的考量,只能儘量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影像取採與後製,
大規格的包裝,就只好隨緣地等待機會了...

Sharea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