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網誌更名為Walker's 360° Imagination
覺得這樣才比較合乎目前這個網誌的內容方向,
至於說原來的360°環景影像的創作跟發表,就走向歷史了嗎?
不!我還是持續地取材、拍攝與研究,
只是在現階段,因人力、物力及時間上受限較多,
另外,也是要更精進技術與內容的充實。
目前是有一堆未發表的"半成品"
一方面是堅持有天、有地,
再者,要求天衣無縫的圖像接合,
這是個人一個最起碼的基本要求。
接下來就是在影像圖資內置入MetaData
也就是說,要有更多影像畫面表象外的更多資料數據,
就現在已經相當豐富的網路資源可以利用,
如果想要久遠,就不能草率行事。
不過,還是會盡快將一些"試驗品"進行發佈,
這樣才能知道需修正的缺失及應加強的部份。
總而言之,目前已在整備的兩個新網誌,
確定方向及測試後沒大問題,就會在此公佈連結,
至於一些過去的包袱(舊網站)就不再花費心力去維護了,
那些就當成式成長過程的里程紀錄。
以上
突破框架‧放任想像‧成就無垠境界 『社團法人 臺灣360環景協會』會員招募: https://sites.google.com/site/tw360ps/hui-yuan-zhao-mu
星期日, 3月 25, 2007
TimeScope
在Steven的網誌,看到台北市都市計畫3D立體圖一文,
不由得想到以前看過一個德國網站 TimeScope 的概念。
也就是說再不同的時間點,紀錄同一地點的場景,
然後透過類似像"Time-lapse"的方式,
呈現出一個地區的今昔變遷,
就攝影而言, 可以透過匯集老照片,
利用微軟Live Labs的 Photosynth 技術來實現,
3D空間,則可運用Google Earth來建構。
至於360°環景,就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盡量來取材拍攝,
或許百年之後,就派得上用場,哈哈!
TimeScope 網頁擷圖

Photosynth 網頁擷圖
不由得想到以前看過一個德國網站 TimeScope 的概念。
也就是說再不同的時間點,紀錄同一地點的場景,
然後透過類似像"Time-lapse"的方式,
呈現出一個地區的今昔變遷,
就攝影而言, 可以透過匯集老照片,
利用微軟Live Labs的 Photosynth 技術來實現,
3D空間,則可運用Google Earth來建構。
至於360°環景,就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盡量來取材拍攝,
或許百年之後,就派得上用場,哈哈!
TimeScope 網頁擷圖

Photosynth 網頁擷圖

Perceptive Pixel
這家Perceptive Pixel公司推出像素感應的操作介面,
隨著網路頻寬加大、電腦軟硬體的提升,
以及圖像數據資料及顯示螢幕不斷的加大,
甚至是眼鏡形式的顯示器。
人類對於資訊的接收有極大部分是仰賴視覺視覺,
而在網路上,有著更多的影像資料,
諸如Google Earth、YouTube...
至於許多使用電腦從事視覺方面製作的工作者,
通常都已經運用到二、三個影幕,或是多部電腦在進行,
單靠傳統的鍵盤與滑鼠也已經難以應付。
雙手萬能,拋開電腦週邊多餘的I/O裝置,
直接回歸到人類的肢體及感觀來操作電腦,
這類的發展,未來的運用真是無可限量!
隨著網路頻寬加大、電腦軟硬體的提升,
以及圖像數據資料及顯示螢幕不斷的加大,
甚至是眼鏡形式的顯示器。
人類對於資訊的接收有極大部分是仰賴視覺視覺,
而在網路上,有著更多的影像資料,
諸如Google Earth、YouTube...
至於許多使用電腦從事視覺方面製作的工作者,
通常都已經運用到二、三個影幕,或是多部電腦在進行,
單靠傳統的鍵盤與滑鼠也已經難以應付。
雙手萬能,拋開電腦週邊多餘的I/O裝置,
直接回歸到人類的肢體及感觀來操作電腦,
這類的發展,未來的運用真是無可限量!
星期六, 3月 24, 2007
Gigapixel Panoramas
提到360°環景,想要隨心所欲地攀旋、拉進拉遠,
就像在使用Google Earth也會有這種感覺,
為什麼這種旋轉、放大縮小的操作會令許多人著迷?
我想,就是追求"自由"的心,
以滑鼠拖曳想要瀏覽的畫面,放大、縮小,
來解決既見樹、又見林,超越視窗框架,
去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
還有就是"好奇心",
想要去窮究巨大的與微觀的世界,
而想要巨細靡遺地呈現360°環景現場的景物,
就不能不研究高畫像數影像的的呈現。
大圖瀏覽的解決方案有許多種。
例如:Google Maps 所提供的 API 進行貼圖
或是透過 Zoomify軟體, 以Flash的方式呈現。
而在這方面的研發,微軟也沒有缺席,
HD View 網站就有這方面的資訊
美中不足的就是:
"Must be Internet Explorer on Windows XP, Server 2003, or Vista."
Microsoft Research HD View Beta
就像在使用Google Earth也會有這種感覺,
為什麼這種旋轉、放大縮小的操作會令許多人著迷?
我想,就是追求"自由"的心,
以滑鼠拖曳想要瀏覽的畫面,放大、縮小,
來解決既見樹、又見林,超越視窗框架,
去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
還有就是"好奇心",
想要去窮究巨大的與微觀的世界,
而想要巨細靡遺地呈現360°環景現場的景物,
就不能不研究高畫像數影像的的呈現。
大圖瀏覽的解決方案有許多種。
例如:Google Maps 所提供的 API 進行貼圖
或是透過 Zoomify軟體, 以Flash的方式呈現。
而在這方面的研發,微軟也沒有缺席,
HD View 網站就有這方面的資訊
美中不足的就是:
"Must be Internet Explorer on Windows XP, Server 2003, or Vista."
Microsoft Research HD View Beta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