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拍攝紀錄的360影像 是現場的GPS紀錄
然而 在進行一些360的取材規劃時 往往需要事先知道取材點的分布
在事先做好功課 才能掌握到所要記錄的重點
所以 使用Excel來建立取材清單 是個重要的行前工作
只要Excel資料欄位中有地址 就可很容易轉換、
在Google地圖上顯示位置所在
由於五月是桐花盛開的季節
就先以政府網站公布的開放資料(Open Data)來進行資料轉換、位置顯示測試 桐花步道位置標示測試
1.分布範圍
所在具體位置:
解說
在進行資料的彙整時 就等同對目標空間進行預習
有益於事先做好一些規劃
而在現場取材 就能印證預想與實際的差距
對於日後的行程規劃也會有所幫助
另外一個蠻重要的是 資料可透過不斷擴充、修正
也可經由分享 經由眾人的確認與內容錯誤回報進行資料刊物
(關於回應討論內容正確性這一點 個人是比較保留...
但 有沒人參與討論 並不影響個人所欲執行的決定~)
而不必每次都要無中生有...
其實 經由時做卻進行確認 雖很繁複瑣碎
但卻是很重要的一項經驗累積
因為在實際執行當中 會出現要如何驗證資料正確性於否的問題
例如 以些過往(小時候)的社區聚落環境景觀
在社會急速變遷之後所形成的現在風貌
要如何去建構以消逝的空間 並進行舊址故事的建構
這真的是很龐雜的架構
如果 我們是存在於這個時空的當下
對於眼前不斷消逝的事物進行紀錄
那麼 事後的資料取得與驗證 將會是事倍功半!
例如
最近Google街景 新增了一個"Time Machine"功能
讓使用者在瀏覽街景的時候 多了一項檢視過往街景的選擇

隨著行動數據的日益發達
如果一地的居民 能夠對日常生活周邊的景觀進行紀錄
(無論影像或是聲音、影片 都需保有記錄當下所在位置的座標)
那麼 在未來 我們對於消逝的過去
在地圖上 總是會有個可追憶的"內容"。
好啦 最後結論是偏離了主題
但也可解釋為 任何事物 總會衍生出超乎我們預想範圍之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