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對於日常生活的周遭環境
居家的巷口
因為太稀鬆平常 我們往往是視而不見
驀然回首 會發現我們對於熟悉的空間是如此地陌生...
話說 上週一位老同學來訪 談到就學時的一些校外生活
言談間就聊到一些"老地方"
成長的過程 學校是同學們共同的"記憶所悉之處"
而童年玩伴 則是以居家附近的一些公共常所
或開放空間有共同的印象
在我們(與老同學)那個年代
有一個共同的空間印象 那就是"電影院"
電影院後來因錄影帶的出現而逐漸萎縮
而之後錄影帶又在LD、DVD等光碟形式的商品出現後逐漸式微
現今 網路影片又逐漸取代了光碟...
時代科技的演變先暫且不表
我們對舊時成長環境的變遷 在我們的記憶中保有多少的印象?
而印象中 又有多少的真實性呢?
電影院--民營的公共場所 算是比較容易從文獻中找到具體的資料
相對於"電動間"(投幣式電動玩具店)、冰果店...
電影院的存在 是比較"長期而可見"的公共常所
另外像是"寺廟"也算是地方記憶的依繫
早期 廟會祭典還會搭戲棚演歌仔戲、布袋戲
戲棚下還會有一些有的沒的"攤販"
而這一切 就逐漸從地狹人稠的都會消失了
印象是很不牢靠的
例如 在與老同學閒聊時 大概只能列舉出大約五家電影院
花了一些時間 從一堆資料中找到一些電影院的資料
再從找到的電影院名單中去查找出地址
然後在地圖上標示出電影院之所在...
整理資料的時候 可發現有些是與實際有所出入
例如 地址可能因門牌改編而有所變動
(這點就需要另外去找戶政、地政資料進行驗證了)
有些則是在腦海記憶中 完全沒有印象...
當一個人不曾存在過那個時空
那麼 如何去驗證那個時空中所曾出現 或不曾存在的事物呢?
通常 我們是透過可蒐集到的文獻 爬梳整理之後取得結論
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 文獻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從現今媒體的灑狗血報導 以及網路謠言一堆 就可得知"盡信書不如無書")
回到老地方電影院這個主題
其實可以衍生出一些思考:
我們在強調維護古蹟、保護自然的同時 我們有沒有珍惜我們的過往?
同樣 我們對於爭取未來的發展 有沒有兼顧到當下的生活?
無論是天邊的彩虹 或是腳下的玫瑰
我們是不是可以忠實地記錄這一些 然後跨越時空與他人討論與分享呢?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議題則是
跨越時空與自己對話:自身是否終於自己的理念?
自己是不是全能的先知 能夠預知自己認定的未來是一種必然?
有時候 老地方不單單只是老地方
而是一種讓人可以預估未來發展的標記
(當然 未來的發展不完全可以預斷)
另外 就是以現今的"科技"
要如何盡力忠實地紀錄、保存當下的現況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 對於這些訊息數據資料內容的認知
當然 就某種程度 "理解"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行
那麼
「要如何讓沒有"能力"理解事物的人能夠"理解"事物本身的意涵呢?」
(好像是玩繞口令 哈!)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門道或熱鬧 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平行線
許多事 就是需要時間去發酵醞釀
當然 在功利的社會中 也有自認聰明的人會用化學等人為的方式去速成
而最終 還是要經得起時間的驗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