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諺有句話:「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直接翻成中文就是「滾石不生苔」
最近在閱覽一本《閱讀整理學》
在第一章 以自我為中心的「加工」(p.60)
作者外山滋比古提到「滾石不生苔」
英國人的詮釋是
"一直滾動的石頭上是不可能長出苔蘚來"
也就是說 如果石頭不滾動
表面就能生成一片青苔 逐漸包覆住石頭
朝三暮四地轉業 沒有定性 是難成大器
在這觀點裡 附著的青苔被喻為財富、成就
是需要慢慢累積而成
其下接另外一句就是"轉行不聚財"
而這句諺語 流傳到美國後 卻有另外一種詮釋:
如果石頭不滾動
表面就生成一片青苔 逐漸包覆住石頭
然後就會失去石頭原本的變貌
意指安於現狀 就不會有閃亮的未來
深入去思考兩種觀點 卻能夠衍生出更多的觀點
前者是隱含著隨遇而安
而後者可能是隨波逐流
當有上述解釋的有對錯評價的時候
就表示已經有了"預設立場"
而實際上 我們是很難脫離本身主觀的意識形態
因為超越自身的經驗、知識 本身就是難以想像與理解
所以往往就會預設立場 排斥他人的觀點
目前社會的選邊站 貼標籤 就是這種情況
(其實 所謂的"這種情況" 本身就是源於媒體報導所形成的"觀點")
回到「滾石不生苔」這句話
撇開非A則B的二元化觀點
我們也可以去思考 怎樣的石頭材質與形狀容易滾動
而哪種品種的青苔容易孳生
溫溼度、光線照射對於石頭生苔結果的影響...
然後 要如何從"坐而論道"的鍵盤嘴砲
進而"起而力行"直接採取行動實做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ㄧ如"歧路亡羊"所指的
事物複雜多變 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怎樣才是"正確" 這又是一個主觀又容易爭辯的議題
話雖說如此
但現在科技發達 許多資訊可透過網路搜尋
可得到各種不同的面相與論點
雖然有點像"瞎子摸象"
只要不以偏概全 就能從從中獲取更多元的觀點與新知
當然 知識也有其賞味期
畢竟從科學角度來說 :「科學是可重複驗證的和可否證的」
接收到訊息 多方查證與檢驗
盡信書 則不如無書
不偏執 不迷信 多思考 就能有更多的收獲與受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